天然氣是全球能源的支柱之一。在替代煤炭和石油等更多化石污染燃料的地方,它改善了空氣質量并限制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所以在很多國家,天然氣被吹捧為實現
碳中和的“橋梁燃料”,是從煤炭、石油轉向可再生能源或氫能的過渡燃料。
比如美國能源咨詢管理局(EIA)認為,燃燒天然氣產生的二氧化碳比燃燒煤炭及石油產品要少一些, 天然氣因此也是一種“燃燒起來相對清潔”的化石燃料。
德國也把天然氣作為主要電力來源。
天然氣作為過渡燃料依賴于一個基本假設:天然氣的總
碳排放量低于其他化石燃料來源。但近年來,一系列科學研究對這一假設提出了質疑,認為天然氣發(fā)電產生的溫室氣體被嚴重低估。
特別是天然氣在生產、儲存、運輸和加工過程中,泄露的甲烷對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有深刻的影響。甲烷是一種比二氧化碳還強大的溫室氣體。
在COP26大會上,100多個國家承諾到2030年減少30%的甲烷排放,然而,人們沒有對天然氣是否可以成為實現低碳轉型的“橋梁燃料”形成共識。
最近,來自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Sarah M. Jordaan聯合美國康奈爾大學、卡耐基梅隆大學等世界學府的科學家研究發(fā)現,只有所有參與燃氣電力生命周期的國家需采取所有的應對策略(主要是碳捕捉與封存技術、甲烷消除技術與能效提升),并平衡鎖定碳密集型電力的風險,才能真正將天然氣作為減排并最終實現凈零排放的重要途徑。這篇研究成果發(fā)表在Nature Climate Change上。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0放_交-易=網 t an pa ifa ng .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