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tài)環(huán)境部發(fā)布《2021、2022年度全國
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發(fā)電行業(yè))》,除了配額收緊這個在年前《征求意見稿》發(fā)布之時就引起熱議的變化之外,這次《實施方案》中“借碳“政策的落地是最引人關注的焦點。根據方案
履約豁免機制及靈活機制,對配額缺口率在 10%及以上的重點排放單位,確因經營困難無法完成
履約的,可從 2023 年度預分配配額中預支部分配額完成履約,預支量不超過配額缺口量的 50%。
借碳和配額收緊無疑會對今年的
碳市場產生一定的影響,具體
碳價會跌還是小幅增長,因為沒有詳細的數據來構建模型,拾余并不能給出令自己信服的推斷,但有一些數據可以給大家分享:根據新的配額基準線,2021年配額收緊區(qū)間在6.3%-18.4%之間,由于元素碳含量缺省值以及電力排放因子的減小,企業(yè)核證碳排放量也將會下降8%左右(已經開展碳實測的企業(yè)沒有變化),再考慮到上一個履約年度有市場上約3.5億噸的配額盈余(約占全國重點排放企業(yè)碳排放總量的8%),幾項因素疊加后其實今年的配額整體上與實際核查后碳排放量應該是接近均衡的,這也是本次引入盈虧平衡值概念的重要成果,其中配額略微小于碳排放量是正常的,市場總得需要一個減碳的趨勢和壓力,倒是第一個履約期的配額超發(fā)是
碳市場建設初期才有的不正?,F象。在當前
碳價與降碳成本幾乎無關的情況下,碳價漲跌完全由供需以及交易主體的預期甚至是管理部門的調控來決定。
相比于碳價,拾余對我國當下的碳市場最關心的是交易量,無論是配額緊縮還是“借碳”政策,對今年的
碳交易量在拾余看來都是一種抑制。我國雖然擁有全世界最大的碳市場,但2-3%的換手率無疑讓場內和場外的人都感覺尷尬,
根據截止到3月16日最新的累計交易數據,全國碳市場開市以來累計交易量2.3億噸,非履約期鮮有零星的交易,甚至兩年的時間累計交易量都沒有超過第一個履約期超發(fā)的配額量。當前我國碳市場交易以購碳履約為主(根據生態(tài)環(huán)境部發(fā)布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報告》顯示,847家企業(yè)在第一履約周期存在配額缺口,缺口總量約為1.88億噸),在當前政策不變的情況下今年作為履約期的碳市場交易量大概率還會受配額缺口數量和“借碳”比例決定。
另外,采用盈虧平衡法來確定配額總量,配額盈余企業(yè)的惜售問題值得市場管理者密切關注,基于當前一些配額盈余的大型央企的資產管理機制,根本不是惜售問題,而是根本不允許賣。關于這一點《實施方案》給出“全國碳市場發(fā)電行業(yè) 2019—2020 年度配額結轉相關規(guī)定另行發(fā)布”,拾余說碳認為根據碳市場的交易情況,不排除監(jiān)管部門會出臺相關政策強制將盈余配額趕入碳市場進行交易的可能。
基于碳市場規(guī)則的不斷完善和馬上到來的碳市場擴容以及
CCER重新啟動,接下來的碳市場定會不斷有接二連三的里程碑意義的事件發(fā)生,無論如何,一個
價格穩(wěn)定蓬勃發(fā)展的碳市場是管理部門最希望看到的,發(fā)展初期的一系列問題都會隨著市場的發(fā)展一步步解決。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