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是自然界中最常見的元素之一,而碳材料幾乎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物質所具有的性質,如最硬-最軟、絕緣體-半導體-超導體、絕熱-超導熱、吸光-全透光等。21世紀更被稱為是“超碳時代”。
在這一領域有一位從山區(qū)走出,一心科技報國的院士,他就是成會明。成會明取得了很多成就,但鮮為人知的是這位笑稱自己是“燒炭翁”的院士,科技報國之路是從四川山區(qū)走出來的,一切殊為不易。
走出大山
成會明出生于四川巴中的一個貧窮的山村,上小學的時候,他每天要翻過一座山。
家庭問題曾兩次阻擋他的求學路,成會明的父母深知教育的重要性,為了不影響上學,成會明被送到了新疆的親戚家,在那里成會明可以與同學一起上學一起勞動。
1980年初,成會明回到巴中參加了當年的高考,被湖南大學化學化工系錄取,也成為家鄉(xiāng)的中學考入重點大學的第一人。
大學畢業(yè),成會明了解到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的張名大研究員是我國碳材料領域的權威,努力考取了張老師的研究生。在跟隨張名大老師拿到碩士學位之后,成會明又跟隨師昌緒院士、周本濂院士從事復合材料的研究,繼續(xù)攻讀博士學位,并在日本學者小林和夫教授的共同指導下從事碳纖維增強金屬基復合材料的研究。
1990年春天,成會明被派往日本通產(chǎn)省九州工業(yè)技術研究所任客座研究員。在異國他鄉(xiāng),他的時間表上沒有休息日,在調(diào)研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嘗試了多種方法之后,他提出了碳纖維表面附著陶瓷微粒后制備碳纖維/鋁復合材料的方法。該方法不僅工藝簡單、極易控制纖維體積分數(shù),而且可以改善熔融鋁的浸滲能力及界面特性。他的研究工作多次在國際學術期刊上發(fā)表。1992年3月,成會明在九州工業(yè)研究所結束學習,并因為優(yōu)異的工作被日本國立長崎大學工學院材料工程系聘為正式教師。
報國之心
在日本工作期間,成會明深深感受到,與日本相比,祖國在科技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差距。所以當金屬所的所長李依依院士、實驗室主任周本濂院士提出希望他學成回國從事研究工作時,他毅然決定辭職回國。
1993年8月,成會明從日本回到了金屬所,回國后除了隨身攜帶的幾箱書籍、資料外,沒有科研經(jīng)費甚至沒有屬于自己的書桌,更談不上屬于自己的實驗室和實驗設備。在所里的大力支持下,成會明以所長撥給他的兩萬元所長基金開始啟動,在電梯旁的一間屋子里開始了他的“燒炭”生涯。
1999年,這位身材瘦瘦高高、戴著一副眼鏡還像學生的年輕博士成為中國科技界的一顆明星,他的成果成為1999年度”中國十大科技新聞“第二項“中國科學家在納米技術研究領域獲得一系列重大進展”中的一部分。
2000年1月7日《人民日報》曾這樣寫道:”中科院金屬所成會明博士的研究小組大量制備出純度較高、平均直徑為1.85納米的單壁納米碳管,可在室溫下儲存較多的氫,被認為是迄今為止該領域最令人信服的結果。”
石墨烯冷下來是好事情
作為國內(nèi)知名的炭材料科學家,也是國內(nèi)較早研究石墨烯的科學家之一,成會明2020年9月在一次回到家鄉(xiāng)巴中的采訪中,談及石墨烯產(chǎn)業(yè)化的問題,他說“石墨烯是冷下來了,但對這個領域來說絕對是好事。”
成會明說,石墨烯 “變現(xiàn)”并不容易,需要很多人、很多年堅持不懈地努力,才有可能。而之前“瘋狂”的石墨烯,不乏市場炒作。經(jīng)過近幾年大浪淘沙,“不想做的已經(jīng)悄然退場,真想做的就可以安安靜靜做事了。”“石墨烯肯定有其用武之地,但需假以時日。”
在成會明看來,石墨烯產(chǎn)業(yè)還期待有真正“顛覆性”應用的出現(xiàn)。但這需要科學家、企業(yè)和政府多方共同努力,一起攻克技術和應用等多重難題。“顛覆性的應用,終將會出現(xiàn),但需要時間。這期間,選擇走下去的企業(yè)要努力活下去,努力讓自己走得更遠。
變身“消碳翁”
2016年成會明加入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由他領銜的深圳蓋姆石墨烯研究中心科研團隊主要從事包括石墨烯、六方氮化硼等二維材料的研究,它們的許多特性可以用于解決5G等通訊設備中的關鍵導熱與散熱等問題,這些二維材料的應用將有助于5G相關技術和產(chǎn)品的商業(yè)化并迅速擴展到其他領域。
成會明認為:“科學需要打破常規(guī)、不迷信權威,敢于大膽質疑,中國科學家要自信,一定能夠做出世界引領性的科技成果。”
2020年,成會明帶領的中科院金屬所團隊在新型二維材料研究領域就取得了新突破,研發(fā)出了一種自然界不存在已知母體材料的全新的二維范德華層狀材料“鉬硅氮三元化合物”并生長出厘米級單層薄膜,發(fā)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上。他帶領的低維材料與器件實驗室還率先研制出二維氮化硼透波導熱膜,可用于5G通訊裝備。
2021年6月成會明又在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創(chuàng)建了
碳中和技術研究所并擔任所長,同時被聘為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籌)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名譽院長,他馬不停蹄地在新的工作崗位上為我國實現(xiàn)碳達峰、
碳中和的戰(zhàn)略目標而奮斗著。
個人簡介:成會明,中國科學院院士、發(fā)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現(xiàn)任深圳理工大學(籌)材料科學與能源工程學院名譽院長、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碳中和技術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先進炭材料研究部主任,以及Energy Storage Materials創(chuàng)刊主編。主要從事新型儲能材料與器件、低維材料、碳中和相關材料與技術的研究與開發(fā)。
截止2022年,成會明在Science,Nature,Adv. Mater.,Energy Environ. Sci.,Angew. Chem.等國際刊物上發(fā)表學術
論文860余篇,被引用近14萬余次,H因子152,是化學、材料、環(huán)境與生態(tài)學三個領域的國際高被引科學家。獲授權中國發(fā)明專利200余項,其中高性能石墨負極材料、石墨烯材料、二維氮化硼材料等新材料與技術已孵化出多家高科技企業(yè)。出版專著《納米碳管》、科普著作《新材料與碳中和》,作為總主編為科學出版社組織出版“低維材料與器件叢書”一套。以第一完成人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國防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此外,還榮獲美國碳學會Pettinos獎、德國Felcht獎、美國ACS Nano講座獎等獎項。
綜合來源: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官網(wǎng)、科學出版社、《黃埔有故事》、川觀新聞、粉體人原標題:《從“燒炭翁”到“消碳翁”——成會明》
【版權聲明】本網(wǎng)為公益類網(wǎng)站,本網(wǎng)站刊載的所有內(nèi)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